祭祀不帶4果!桃子不擺供桌「還有3果也不能擺」 寓意不好:擺錯家不和

在傳統觀念里,人離世之後將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,而活著的人為了寄託哀思,也會在節日時進行祭祀。千百年來,祭祀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,伴隨著人的一生。


也正是因為這獨特的祭祀文化,在祭祀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,就比如衣著打扮。

除此之外,在祭祀中還不能使用這四種水果,桃子更不能擺上供桌,你知道都是什麼嗎?


一、桃子不擺供桌

《詩經》也以「桃之餚」來描寫桃子的風味。而在當時的黃河流域,已經有先民們大規模種植桃子。

西漢時期戴聖所著的《禮記》中,也將桃子列入了祭祀神仙的貢品中,與李、梅、杏、棗並稱之為五果。可以看出,桃子作為祭祀用品,早在兩千年前就開始流傳。

然而,在民間祭祀文化中,桃子卻是不能被擺上供桌的禁果,這讓不少人感到不解。

古人就能將桃子當作祭祀用品,為什麼現在卻不能將桃子擺在供桌之上呢?


其實答案在《禮記》中就已經說明,桃子雖然是祭祀五果之一,但它的祭祀對象是神仙。

也就是說,當時只有祭神和皇帝祭祖才能使用桃子,普通百姓是不能用桃子做祭果的。

古代根深蒂固的階級思想,使得桃子不能作為祭果成為傳統。但進入到現代社會之後,為什麼桃子也不能拿上供桌呢?這則是因為桃子本身的含義,使其無法在祭祀時使用。

傳統文化中,桃子的象徵意義非常之多,有先民還將桃子作為本部族的圖騰,賦予了其更多的概念。

甚至於桃子從樹榦到果實,都有著不同的含義,讓人們對桃子看法各不相同。


就比如桃花往往與春天、愛情相關聯,而桃木則會用作驅邪之意,桃子因為結果多,還有著多子多福的含義。同時,桃子自身還蘊含著長壽、健康這特殊的意義。


這麼多的吉祥符號加持到桃子身上,使得它產生了特殊的桃文化。就連神話傳說中,還出現過吃桃增壽的說法。因此,古代祭祀時使用桃子,大多是在求國運綿長。


而放到紀念離世的親人時,將有著長壽意思的桃子放到供桌上,自然顯得不太合理。

桃子成為祭祀時不能被擺在供桌上的水果,原因是它的含義不符合祭祀時的場景。


二、祭祀不能用梨

梨被稱之為百果之宗,尤其是在乾燥的秋冬時期,一顆梨就能為人體提供所需要的水分,才使得它擁有了如此殊榮。有意思的是,在西方文化中,梨同樣也有著百果之母的稱號。

作為起源於中亞的水果,在梨進入中原地區之後,栽培區域也逐步擴大。

並且依靠著嫁接技術,梨的品種也多種多樣。

更重要的是,梨在傳統文化中,也有著特殊且重要的地位。無論是詩人口中潔白的梨花,還是饕客口中甘甜的果肉,都表明了梨在古時候的地位非凡。


長久以來,梨和梨花都被大家所喜愛,在很多習俗和藝術作品中,梨的身影也是時常出現。戲劇行當俗稱梨園,其實就來源於唐朝時期的一則軼事,造就了梨的地位。

據傳在唐玄宗時期,宮女們都在梨園排練戲曲節目,因此她們都自稱梨園子弟。白居易也在長恨歌中描寫到「梨園弟子白髮新」,以此寄託對楊玉環的哀思之情。

雖然白居易借梨託故,但在民間人們的祭祀活動卻很少使用梨,甚至是對其避之不及。到了現代,雖然傳統觀念對人的影響較弱,但梨依然是祭祀時禁用的水果。


一方面是因為「梨」的諧音與「離」相似,人們認為在祭祀時用梨,反而是在催促著逝者離開,有大不敬的含義。

因此,就算在祭祀之外的走親訪友中,梨也很少會出現。

另一方面則是梨花的原因,雖然梨花潔白無瑕,讓無數文人墨客為其寫下流傳千古的名篇。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白色,使得它自身有了哀愁、哀思的象徵意義。

而白色在古代,並不是一種吉祥的顏色,這也導致了梨也被賦予上一層憂傷的色彩。

因此,祭祀時將梨作為祭果,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,還會增添在世之人的哀愁之情。


三、蘋果成為禁果

蘋果不僅果體飽滿,汁水也是非常的甘甜。



而蘋果的寓意也是非常吉祥,人們將蘋果認為是平安果,食用蘋果能夠帶來平安。在西方蘋果還被賦予了美麗和愛情的含義,希臘神話中還有著三女神為爭奪蘋果引發的爭執。

也同樣如此,傳統的婚禮上也多用蘋果作為搭配,還有將蘋果交給心上人一說。也正是因為如此多美好的含義,讓蘋果近些年來也開始在祭祀活動中出現。


然而,老人們對於蘋果作為祭果卻持否定意見,並將其列為祭祀禁果之一。

原因就在於蘋果除了有平安的意思外,還有著「破果」這一說法,寓意著家族不和。

祭祀時,我們總是希望祖先能夠保佑我們平平安安,家庭和睦。但成果作為有著兩種含義的水果,自然是違背初衷的。

另一方面,蘋果自身的皮肉比較薄,擺放時易發生磕碰,美觀程度不高。

對於祭果的擺放,大多都需要疊放起來。蘋果圓滾滾的體型,很容易在擺放過程中出現跌落,這也是不太吉利的。因此在祭祀時,蘋果也是能不用就不用,避免讓老人感到意外。


四、葡萄

「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」一首《涼州詞》,讓葡萄自身的特殊性被展現出來。作為一種可以食用,同時也能夠釀酒的水果,葡萄自古以來都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
西漢時期在中原地區廣泛開花結果,加上它有著補氣血、舒筋絡的功效,也受到了中醫的歡迎。尤其是在氣虛咳喘時,食用葡萄能夠大大降低病症。

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寫道,葡萄可以釀酒,人飲之後很快就會醉卧而眠。



不過,雖然葡萄的歷史如此悠長,但卻從未出現在祭祀活動中,甚至於葡萄釀成的美酒也無法在祭祀時使用。

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,葡萄自身不具備任何含義,為何會如此呢?

原因就在於葡萄本身的形態,葡萄結果之後都是一串一串的,看著非常的喜人。但也正是因為如此,葡萄的形態讓人們想到了「串」,認為這是串來串去的意思。


將葡萄放到供桌上,彷彿是在告訴逝者趕快「串走」,有驅趕逝者之意,使得葡萄始終沒有被當成祭果使用。但除了這種含義之外,葡萄不被當作祭果還有另一個原因。

因為葡萄內含有的糖分過多,加上它喜陰不喜陽,因此葡萄被作為貢品很快就會被曬乾。

原本豐盈的葡萄,乾枯後擺在供桌上非常不好看,並且還會流出很多的汁水。

大量的糖分,也會吸引螞蟻、蜜蜂等蟲蟻來此,甚至會對供桌上其他的祭果進行破壞。

因此考慮到實際情況,葡萄也無法被當作祭果使用,這也是因為自身的原因使然。


結語

綜上所述,以上四種水果就是祭祀時不能攜帶的。它們大多都是因為自身特殊的含義,使得無法被當作祭果使用。

並且,這四種水果其實都含有大量的糖分,很容易引起蟲蟻的啃食。而祭果大多都需要長期擺放,這麼一來則需要經常更換。

因此,在擺放祭果的時候,主要還是選擇耐儲存的水果為好。

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