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名句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!下句才是重點,可十人中九不知
自宋代以後,論語被列為「四書」之一。
作為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文集。
全書用意深遠,以一種雍容和順、紆徐含蓄的風格,讓後人對儒家眾人的德行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,也對為人處世在政治、審美、道德倫理以及功利等方面有了新的認知。
可以說,作為儒家經典,《論語》這本書博大精深、包羅萬象,即便歷時千年之久,依舊會給人很深的啟發,尤其倫理道德範疇、社會政治範疇以及認知方法論範疇,都讓人深入自己內心之中最真實的狀態去進行思考,並藉此得出相應的答案。
可也正是因為過去了千年之久,很多人在了解相關語句的時候並沒有了解便直接拿來使用。以我們時常聽到的千古名句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為例。
雖然下句才是重點,但可惜的是十人九不知。
「雞血」或是「躺平」
首先來看人們對於這句話的理解,在前人的看法之中,儘管孔子已經提出了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,可生而為人依舊需要不斷地努力。
儘管命運之中的很多東西都是註定的,但也必須要雞血沸騰地去拼搏。
事實上,古人大都認為,或者說大都宣揚的一種思想觀念就是:無論做人還是做事,都一定是「盡人事」而後再「聽天命」。
如果什麼都沒有做,那怎麼能叫做富貴在天,隨遇而安的態度和心理,在古人眼中顯然是不被認可的。
等到了現代社會之中,人們對於這句話似乎又有了不同的理解,尤其是在一些年輕人心裡面,《論語》中的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和他們躺平的心態簡直不謀而合。
無論任何人對自己說了任何話,又或者說任何事情發生在自己眼前,都不會有太大的波瀾。古人眼中雞血沸騰、渴求成功的話語,在現代人眼中卻成了「冥冥之中自有定數」,實在讓人難以理解。
然而深入研究就會發現,其實無論是「雞血」還是「躺平」,其實都是國人對於現實生存環境的一種突破。
古人奮鬥,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考取功名,或者過上更好的日子。
而今人躺平,也同樣是用自己的方式消解環境對於個體的規訓。
精華
那麼為什麼說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的後一句才是真正的精華呢?事實上,這就要看後一句究竟講的是什麼。
在原文之中,「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,皆兄弟也。」才是真正的重點。
《論語·顏淵》記載,司馬牛憂曰:
「人皆有兄弟,我獨亡。」
子夏曰:
「商聞之矣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?」
而這句話主要強調的含義就是人應該積極主動,生死又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?
中國的古代先賢們已經用無數的文學作品印證了他們的人生態度。
屈原: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
文天祥: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古人並非畏懼生死,只是自己沒有真正的勇氣去面對生死。而所謂的勇氣,其實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之中留有遺憾。
因此,即便在生命之中,有許許多多的倒霉事情落到了自己的身上,也不要讓自己對生命有所懷疑。
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做事情謹慎認真,和人交往態度恭敬且合乎禮節,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,又何必「杞人憂天」呢?
很多人常常喜歡用「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」這句話來寬慰自己生命之中的許多不公,潛意識裡面告訴自己:某些事情是必然發生的。
在這之後,無論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,都是完全正確的。
最值得爭議的事情就是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?
子夏給出回答以後,重點就留在了我們每個人身上,究竟是否應該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。
古人對於生活、性命有著各種各樣的憂慮,是因為環境所造成的影響。到了現代社會之中,古人的憂慮雖然已經無法影響到我們,但現代生活的實際壓力,同樣壓得不少人喘不過氣來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想要做到遠離世俗、隨遇而安,根本就不現實。因此,如果能夠遵循後一句的教誨,也許生活又將會走向不一樣的光景。